「雖然體重過重,但身體沒有不適,就算健康」,或「雖然肥胖,但抽血報告沒有異常,就是健康」。許多人都存有這一些迷思,其實,沒有所謂『胖得很健康』這種事情!更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每天蠶食我們的健康,是一個慢性殺手,就像「溫水煮青蛙」,不可不慎!
林政億醫師表示,肥胖是慢性病的溫床,肥胖對兒童健康造成威脅,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危及終生的健康。所以肥胖應該被看成一種「病態」,而不是僅是「體態」而已。胖不是福啊。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7年就已明確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每年至少有280萬人死於超重或肥胖,所以肥胖的人不算是健康。而目前身體沒有不適,抽血報告也沒有異常,其實都是因為我們體內的器官組織很辛苦地幫肥胖者撐住(所謂的代償作用)。想想若哪天撐不住了,肥胖的併發症就會像水庫決堤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肥胖會引發慢性發炎
林政億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肥胖只是體態或外貌不好看的問題而已,但其實脂肪細胞會分泌發炎因子,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惡性循環,讓全身器官組織受到慢性傷害,之後進一步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脂肪肝、慢性腎臟病、退化性關節炎、不孕,甚至癌症等併發症。
只因為我們體重逐漸增加時,身體會透過代償作用來承擔肥胖所帶來的傷害,所以不會馬上出現不適的症狀與疾病,以至於大家很容易忽略它的危害。但是一旦肥胖累積的傷害累積超過所能承擔的上限,這些併發症就會一個個爆發出來,屆時恐怕後悔莫及了。
肥胖是可以預防的
癌症人人會怕,也會去注意癌症的相關症狀,但卻常常不把肥胖當一回事,這其實是個跟癌症有不少相似點的疾病。「肥胖症」與「癌症」都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罹患這兩者疾病的飲食或生活型態也很相像,而且都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癌症就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如香菸),預防肥胖則須懂得「怎麼吃喝」才是重點!
「三低一高」飲食為減重原則
賴羿如營養師表示,要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習慣。不少人習慣不吃早餐;或因工作忙碌,沒時間吃中餐,這樣會促使身體提升下一餐熱量的吸收率,甚至造成晚上易餓而吃宵夜,反倒容易增加體重。
其次,控制總熱量,營養也要均衡。一般人以為減肥只要「少吃」總沒錯,卻忽略了營養的均衡,一味地偏食某些食物,就算總熱量不會超標,但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卻已失衡,這樣除了影響身體健康,對減肥的成效也會大打折扣。
選擇食物以「三低一高」為原則。三低就是少油少糖少鹽,一高就是高纖維飲食。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食物不美味,但說實在的,新鮮食材的美味是不需要高油高糖高鹽來襯托。反倒是重口味飲食的人,不僅健康受影響,也易因此造成肥胖。
最後,喝水要充足,減少應酬喝酒。台灣人愛喝飲料,但是喝的這些飲料多半含糖,會額外增加糖分的攝取。而酒精類飲品的高熱量更是不可忽視!另外聚餐應酬的熱量大都高於平時正餐,若應酬總是來者不拒的人,想不胖也難。
依照以上四大要點,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絕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成功預防肥胖!倘若遵照這樣的飲食原則吃喝,而體重卻依然增加,或許另有其他原因,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千萬不要誤信網路偏方或用道聽塗說的方法來自行減重,以免減肥不成,反倒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