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父母迷思 錯把體温高當發燒 | ESG新聞 | 華人健康網

許多新世代父母只要發現小孩體溫過高,就會如熱鍋上的螞蟻,跟著「喊燒」。加上老一輩常說:「燒過頭會燒壞腦子」等說法,導致父母們往往一發現孩子體溫過高,不先判斷是否為其它病狀所引發的併發症,就立即上網搜尋最有效的診所,或是餵小孩吃退燒藥。

77612.jpg
小孩體溫過高,媽媽跟著緊張。

小兒科醫師黃立心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體温高也不一定是發燒,父母們應從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持續高燒等四指標觀察,並利用對皮膚溫和不刺激成分的退熱貼,緩解因高溫所引發的身體不適。

迷思一:「燒過頭會燒壞腦子」

當父母發現小孩發燒時,往往因為老一輩說:「燒過頭會燒壞腦子」,或是「會影響小孩往後的腦部發展」而神經緊繃、焦躁不安。黃立心醫師提醒,那是因為小孩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是因為「腦炎」才壞了腦袋,不是因為「發燒」。而熱痙攣的現象,那是體質關係,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即便發生熱痙攣現象,只要抽搐時間在數分鐘內,並不會造成腦部傷害,父母們無須驚慌。

迷思二:錯把體温高當發燒

也有父母把體温高當成發燒,忐忑不安帶著小孩來看診。黃立心醫師表示,發燒的定義是肛溫超過38.5度,而正常的體溫範圍則是36至37.5度間,人體平時會自己調節體溫,當體温過高時,體溫調節中樞便會命令「散熱反應」,使新陳代謝率減慢、血管擴張,以及流汗等。反之,當體温過低時,就會產生「產熱反應」,使新陳代謝率增快,以及收縮血管以減少散熱。因此當發現小孩體温高時,不一定是發燒,而是身體正在進行體溫調節。

77613.jpg
孩子發燒時,不妨使用皮膚溫和不刺激成分的退熱貼片,緩緩不適 。

建議可從小孩的幾項指標來觀察是否真的發燒:

1、食慾:食慾是否不振。

2、活動力:活動力是否比正常體温時的活動力低。

3、精神狀態:是否精神萎靡、意識不清、抽搐現象。

4、持續高燒:是否發燒持續超過48小時,且體溫度都超過38.5度。

小孩發燒,勿先急著送醫

黃立心醫師也提醒,當發現小孩真正發燒時,也不須急著送醫,首要就是幫小孩多補充水份,除了使用退燒藥、肛門退燒塞劑等化學性退燒外,也可以使用退熱貼、溫水澡、減少被子厚度等物理性退燒方式,以增加體表散熱。建議父母可把對皮膚溫和不刺激成分的退熱貼當作家庭必備的醫療小物,緩解因發燒所引發的身體不適。另也要注意,勿需多添衣服,穿太多衣服,以致流汗太多,更容易發生脫水現象加重發燒。若48小時持續高燒不退,再盡快送醫。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