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氣候變遷的腳步加劇,讓農作物的生產面臨嚴峻挑戰,無法預期的產量、品質與產期,連帶地影響農產加工。里仁傾注心思陪伴理念相近的農友及廠商,一同面對原物料短缺及不可逆的氣候成本,持續為支持有機農業而努力。
專家早已指出,過多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帶來極端氣候的主因。未來極端氣候的發生率將越來越頻繁,對農業造成衝擊外,也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守護未來餐桌,消費者可以如何因應,以緩解氣候變遷?
Made to Move Communities™全球學生比賽的獲奬學校,將獲得奧的斯捐出的款項以支持學校進一步提升 STEM 教育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學及小學在比賽中獲得兩個優異獎 香港2023年5月15日 /美通社/ --
蔬果需要在合適的氣溫、濕度、水分下生長,但地球發燒,台灣天氣也在全球氣候影響之下,變得愈來愈難預料,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會變成怎麼樣呢?
2015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宣告為「世界土壤年」,希望喚起全球對土壤的關注。為什麼我們要關注土壤?因為土壤不僅是健康糧食生產的基礎、更支持著地球1/4的生物多樣性,並有助於氣候變遷的調適。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高麗菜,但近年卻多次貴到讓主婦買不下手;而地瓜因為易栽培,曾經多到淹腳目,如今卻時有時無。究竟產地發生了什麼狀況?讓這些蔬菜難以現身餐桌呢?
2021年堪稱是近年來台灣人對於氣候變遷議題最有感的一年,先是經歷大旱與暴雨,繼而生活中萬物價格飆漲。氣候過於極端導致農作物生產受阻,已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對此,政府與產銷體系積極找解方,而消費者也需正視氣候對糧食的影響。
氣候過於極端導致農作物生產受阻,已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對此,政府與產銷體系積極找解方,而消費者也需正視氣候對糧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