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你可以這樣做
吃飯也能改變氣候?你不可不知的五大餐桌新思維!
文/賴韋廷.圖片提供/ Shutterstock
專家早已指出,過多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帶來極端氣候的主因。未來極端氣候的發生率將越來越頻繁,對農業造成衝擊外,也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守護未來餐桌,消費者可以如何因應,以緩解氣候變遷?
思維一
支持有機或友善耕作的農產品
有機或友善農業重視生態環境,不使用農藥、化肥,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農友們透過輪作、增加有機質改良土壤及耕犁等自然農法,讓土壤健康的同時,也將更多的碳儲存在土壤裡,增加土壤碳匯。消費者多支持有機或友善耕作的蔬果,就能從生活中減緩氣候變遷。(延伸閱讀:有機農業護好土)
思維二
挺台灣本土糧食 日日「食當令、吃在地」
內行的饕客都知道,吃當令的食物最鮮美。而選擇在地食物,除了品嘗身土不二的風味外,還有捍衛台灣糧食自給率的深層意義。食物的採買,優先選擇在地農產品,支持本土農作物生產,不僅提高糧食自給率,也能減少食物里程,有利於減緩暖化。(延伸閱讀:順時養生 餐桌上的季節真滋味)
思維三
珍惜醜蔬果或格外品 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
極端氣候下,醜蔬果或格外品常因賣相不佳或規格不合乎市場標準,在進入零售通路前就被丟棄了。惜食,在氣候變遷引發糧食短缺的今日,顯得格外重要。
像知名作家番紅花就是以行動支持醜蔬果的消費者之一。她透過自身食農經驗,了解每個果實天生就長得不一樣。因此,在採買時並不會避開醜蔬果,因為那也是農友辛苦的成果,值得珍惜。(延伸閱讀:多買一顆醜蔬果 產地就多一分力量)
思維四
養成少肉多蔬食的習慣
食物的生產過程中,在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其中,生產植物性食物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動物性食物低10倍至50倍。養成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不僅有益健康,亦可有效減緩地球暖化。(延伸閱讀:蔬食的逆襲——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坐上「永續餐桌」?)
思維五
以消費支持信賴的好廠商與好通路
氣候變遷增加了農作物減產及瑕疵比例,也提升農產加工食品的產製難度。這些增加的成本,可能由農友、廠商或通路端吸收。即使久久一次的調整售價反應成本,也難以彌補長期的虧損。
消費者多了解前端生產背後的艱辛,體諒廠商不得不調整價格的難處。支持長期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提供安心食品的廠商與通路,消費大眾才能持續有好食物可以享用。(延伸閱讀:當氣候變遷成常態 里仁依然力挺本土農產原物料)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 第68期 P15
延伸閱讀 >>> 消費者你可以這樣做 氣候變遷下的五大餐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