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政策逐步鬆綁,台灣將逐步迎接後疫情時代,而確診者感染後三個月內仍有可能發作的「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是當前社會大眾所關注的健康相關熱門議題,要保持健康身體,首先暸解確診後遺症狀有哪些,才能及早發現趁早治療。
雖然與疫情共存,但是個人防護與衛生習慣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隨時攜帶口罩,乾洗手,回到家後建議先更換外衣,減少病毒量的沾附。都是後疫情時代,保持呼吸健康的好方法。
面對濃痰,可透過化痰藥將濃稠的痰液化為水狀,幫助患者可以順利將痰液排出,根據義大利一項研究,曾染新冠肺炎且住院的人,出院後服用化痰藥,發現2-3週症狀獲得改善。
龍震宇教授指出,高強度聚焦電磁波以高強度、高頻率的磁波能量刺激骨盆底肌收縮。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症狀不典型,與老化、疲勞症狀相似,患者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期,高達半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為幫助患者及時擊退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提出「6+6準則」,若發生腫、燒、汗、咳、瘦、累「6大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檢查。
人體氣場很重要,所以平常感覺氣場弱就要保養,不要等到天氣稍有變化,就打噴嚏、流鼻涕、氣喘,那就嚴重了!
在疫情期感染百日咳的民眾難以克制地咳嗽,常會在公共場合遭受異樣眼光,而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建議於疫情時代,呼吸道相關傳染病的疫苗能接種都盡快施打。
麻疹及水痘具高度傳染力,小兒科診所院長過敏免疫科家專林應然醫師表示,與現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相比,麻疹散播力排行居冠,水痘則是第二名。
正值秋冬之際,冷熱交替氣溫變化劇烈,近期因過敏、感冒就醫的人數大幅增加,也常有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