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路流傳一則南韓女性卸除眼妝的影片,原本水汪汪且帶有濃厚眼彩的右眼,在看似用力的卸妝動作後,瞬間縮小3倍。不過,專家指出,這是錯誤的卸妝方式,可能卸不乾淨和過度拉扯眼周皮膚,正確卸除眼妝應把握「先濕敷」、「輕柔卸」,以及「清乾淨」的要訣。
食藥署提醒女性卸妝前應濕敷化妝水,讓彩妝慢慢溶出,避免直接摩擦眼周肌膚而刺激發炎。(攝影/駱慧雯)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眼部肌膚較薄且敏感脆弱,若眼妝卸除動作不當,容易造成傷害,特別是有戴假睫毛習慣的女性,如果強力摘取,眼皮恐受刺激而發炎。最近就有1名25歲女性,每天出門必畫眼妝和貼假睫毛,卻因卸妝動作太粗魯,假睫毛直接扯下,長期造成濕疹皮膚炎,眼皮紅腫、脫屑又發癢,經類固醇藥物治療和停用假睫毛才改善。
(圖片提供/食藥署)
卸除眼妝3步驟
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副審查員方韻淑表示,正確卸除眼妝有3個步驟:第一要「先濕敷」,取約10元硬幣大小量的卸妝液倒在化妝棉上,輕壓濕敷睫毛約5至10秒,由上往下輕擦。
第二要「輕柔卸」,特別是有配戴假睫毛者,要輕輕的先將假睫毛卸除,使用化妝棉由上往下、由內而外擦拭再卸除眼影和殘留的睫毛膏。最後一定要「清乾淨」,先微閉眼睛,用沾過卸妝液的棉花棒,由眼頭往眼尾方向輕輕拭上下睫毛根部數次,卸除殘留的眼線、睫毛膏等。
(圖片提供/食藥署)
眼妝盛行!安心使用7步驟
國內女性愛畫眼妝,食藥署表示,根據統計我國2009至2013年各類彩妝品中複合年成長率(CAGR)最高前五項依序分別為臉部彩妝品5.6%、睫毛膏4.9%、指甲油3.2%、眼影3.0%、蜜粉2.6%,眼部彩妝品即佔有2項,而2013年眼部彩妝品為各類彩妝品的第3位占14%。
此外,調查有彩妝習慣之消費者中,消費者會使用眼部彩妝品如睫毛膏、眼影、眼線液/筆等,使用率高達51.53%,顯示愛用彩妝的消費者,眼部妝品少不了。
在2013年消費者行為調查中,眼部彩妝品為各類彩妝品的第3位占14%。(攝影/駱慧雯)
食藥署醫妝組科長葉孟宜提醒,坊間的眼部化妝品種類繁多,消費者選購和使用時應注意7大步驟,包括:
1.「識標示」,注意出廠日期和保存期限等。
2.「限部位」,不拿唇筆當眼線筆使用。
3.「要清潔」,上妝前先清潔手部肌膚。
4.「要測試」,以免肌膚過敏。
5.「避傷口」,肌膚受傷或發炎過敏時不用。
6.「快快用」,開封後盡快用完。
7.「不共享」,以免增加病菌感染的機會。
黃毓惠醫師指出許多女性對眼周保養存有迷思。(攝影/駱慧雯)
不可不知!眼周保養3迷思
另外,對於眼妝和眼周保養,黃毓惠醫師指出,許多女性都存有錯誤觀念,應加以釐清。
迷思1:化妝品可以消除黑眼圈?
正解:黑眼圈的形成原因很多,除了熬夜睡眠不足造成靜脈回流循環差,還有先天體質因素,包括眼周黑色素沈澱比一般人深、過敏型鼻炎等。目前化妝品不可能達到整形外科的效果,彩妝產品只能遮蓋黑眼圈,其他產品則只有改善、淡化和調理的效果。
迷思2:過度滋潤會造成眼周肌膚長小肉芽?
正解:多數人誤以為使用過度滋潤或含油量較高的眼部保養品,會造成眼周長出小肉芽。其實,小肉芽通常因老化而產生,眼霜並不會導致小肉芽的生成。另外,部分小肉芽屬於「汗管瘤」,與遺傳和體質有很大的關係;而另一種類似粉刺、白色顆粒狀的「粟粒腫」,形成也跟體質有關,但過度遮瑕或塗抹厚重的底妝也會產生。
迷思3:眼霜化妝品特別貴,需不需要特別買?
正解:目前沒有證據、研究或文獻證實眼周需要特別的眼霜來保養,或需要使用和臉部不相同的保濕產品。事實上,預防眼周老化的關鍵在於保濕,大部分情況下,同一款保濕產品可同時用於眼周和臉部其他部位,因此把臉部保濕產品當眼妝使用,效果一樣好。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