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的公益團體聯盟型組織─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於今(11/15)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分享捐款人及公益組織在數位時代下的樣貌及現況。台灣大學社工學系名譽教授馮燕呼籲,定額定期、長期的捐款,對公益組織幫助較大;而捐款最關注的主要議題「兒童福利」佔比51.5%,馮燕也呼籲「鼓勵生育」也要重視養育,但台灣教育資源呈倒金字塔型,最多的資源集中在大學,而小學與學齡前資源很少,這點應該改善。
馮燕表示,觀察到目前台灣捐款狀態,對非營利組織來說,定額定期長期的捐款是最好的方式,但疫情之下我們看到捐款者雖然沒有減少,但由於擔心經濟困難,所以定額定期長期的捐款減少了,以一次性捐款佔多數,這樣的變化對非營利組來說是憂心的。
另外,目前整個社會環境非常關懷孩子,尤其是「少子化」是我們面對的非常重要的高齡化社會議題,所以聽到孩子有需求,不分年齡、男女老幼都是願意捐出、願意幫忙。而另外一方面,台灣非營利組織裡面,願意幫忙或有專長幫忙孩子或家庭的支持性服務也特別多,所以不管是供給面或需求面我們都看到關懷孩子這件事情是值得上心的。
台灣公益團體的環境,相較於國外,現在台灣兒少組織發展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剛剛講到可能社會的環境是非常關懷孩子的,最近CRC的國家報告正在請國際的審查委員來審查,民間有12份不同的單位提出來的民間報告,這些在各國其實都是很少見的。我們其實並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可是我們這麽願意自行簽署兒童權利公約,而且國家這麼正式地提出非常完整的國家報告,而且這是第二次,五年前第一次,然後民間組織也這麼願意花時間把經驗跟觀察拿出來,在這麽理性的一個溝通機會,跟政府跟國際溝通,所以我們的環境對於非營利組織,尤其是關懷兒少的非營利組織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那比較不利的部分就是資源的分配,現在因為少子化,所以在兒童福利預算裡面,我們看到很大一部分是「鼓勵生育」,但生出來以後更重要的養育,就是不能光注重量,也必須注重「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足夠的資源、快樂正常地長大是非常重要的。那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們福利跟其他國家比,對我們來說比較不利的就是教育經費的分配。我們教育經費的分配是倒金字塔,大學擁有最多的資源,小學甚至學齡前的資源是非常少的,這個現象是我們比較一直呼籲希望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