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要喝對方法,水分若無法進入細胞裡,就沒有意義】 | 健康滔客小編

人體60兆個細胞,都泡在細胞外液裡
人體的重量約60%是水分,其餘18%左右為蛋白質,約15%為脂肪,7%左右為鹽類(鈉、鉀、鈣、氯……等等)。
雖然概括稱為「水分」,但正確來說,人體的水分其實是和「0‧9%食鹽水」成分相仿的鹽水。跟現在的海水相比,雖然在鹽類濃度上比較低,但在鹽類物質的種類與構成上則相當類似。進一步來說,和孕育出原始生命的太古原始海洋的海水成分近乎相同。
人體的水分有3分之2(體重的40%)存在於60兆個細胞之中,剩下的3分之1(體重的20%)則存在於細胞外液裡。
細胞外液由「血液中的水分」(血漿,佔體重的5%)與「間質」構成。「間質」,指的是血漿之外,存在於細胞與細胞間隙、直接成為身體細胞周遭環境的部分(佔
體重的15%)。
P17.jpg
水分若無法進入細胞裡,就沒有意義
我們會用「鮮嫩欲滴」形容「青春美好」的模樣,也有「美得冒泡」這種說法。由此可知,「水」被視為「青春」與「美」的代名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出這樣的警句:「老化,就是逐漸乾燥的過程。」細想植物枯萎、失去水分的乾枯模樣,更深覺這句話的鞭辟入裡。

話雖如此,我們卻千萬不能斷章取義地認為,只要多多補充水分,就能讓青春永駐。經口攝取,再透過腸胃吸收至血液的水分,會依序從大血管、小血管一路進入微血管,最後送達身體末梢部位。水分會穿過構成微血管壁的細胞與細胞之間隙,進入組成各種內臟、器官的細胞之間(細胞間質),然後於此處被細胞吸收。年輕人細胞裡的水分( 細胞內液) 尚多,當人年紀逐漸衰老後,細胞吸收水分的能力也會下滑,於是開始出現水分不足、亦即老化的現象。

由此可知,要把水分送入構成皮膚等各種器官的細胞之中,就必須改善血流情況。要達成這個目標,運動、泡澡、按摩都能發揮效果。想想運動或泡澡過後的皮膚總是柔嫩閃耀,便不難理解這件事。此外,黏蛋白(Mucins)這種為人廣知的成分,能把水分送入細胞內並發揮鎖水效果,維持年輕風采。納豆、秋葵、山藥、芋頭、鰻魚、海藻……等等,這些濕潤黏稠的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黏蛋白。

「水毒」指的是細胞內液中水分含量不足,但細胞間質(浮腫等原因)、血液中
(高血壓的成因)、胃(導致反胃)、腸道內(導致腹瀉)、淚囊(會使淚液大量分泌)、副鼻腔(導致鼻水、噴嚏產生)、肺泡(出現較稀的水狀痰,會導致氣喘)……等等的細胞外液裡,卻含有過量水分的狀態。這樣一來,組成人體的60兆個細胞便會發送請求「再多給一點水分」的訊號,進而產生口渴的反應,使人攝取更多的水分。然而,即便我們攝取了水分,若沒有充分運動或以泡澡溫暖身體,使血液充分循環,那麼細胞內液將無法完整地吸收水分,使水分殘留於細胞外液,導致水毒的情況更加惡化。這就是為什麼,明明很多人體內(細胞外液)有多餘的水分,卻還是覺得「口渴」。

有一帖叫做「五苓散」的中藥,很能夠改善這樣的症狀。
五苓散由五味藥材構成,其中四味分別如下:
朮(菊科蒼朮屬的根莖類)……利尿作用
茯苓(多孔菌目真菌茯苓菌核)……強心、利尿作用
豬苓(多孔菌目真菌豬苓菌核)……利尿、止渴作用
澤瀉(東方澤瀉的塊莖)……利尿、止渴作用
這四味藥都擁有「利尿作用」,亦有助於把細胞外液送入細胞內。
由此可知,五苓散對於「口渴且尿量少,並有反胃、嘔吐、浮腫、腹痛、頭痛、腹瀉等症狀」的人很具療效。

1498458328947045475.jpg
本文摘自《喝水治病,還是致病?石原結實の排水養命法》,由東販出版授權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