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飆高 藥、不藥?導管治療更控壓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一名38歲職業軍人,本身有高血壓病史,血壓經常飆到170-190/95-110mmHg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成大心臟內科教授劉嚴文表示,這名患者平時需要服用高達3-4種藥物,但因任務繁忙無法按時吃藥,常常在出操時有不適的狀態,醫師建議患者採用一種微創手術「高血壓導管治療(RDN)」,藉由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將血壓控制住,有機會減藥,手術過程僅1-2小時,術後1個月時血壓已降為150-160/90-100 mmHg,3個月後更降為110-125/80-90mmHg,已經完全不需要服藥。而今過了3年,血壓相當穩定,且體能明顯改善,不僅能安心跟上同儕,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放心,不再時刻擔心血壓會不會飆高。

▲一旦長期服用藥物,對於血壓控制仍不理想,則可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微創手術,有望減藥、甚至有機會不需再服藥。

促發血壓飆高因子甚多!不可忽視高血壓併發症

劉嚴文醫師指出,造成血壓攀升的因素包括氣溫變化、劇烈運動、睡眠不足及高鈉(高鹽)的飲食,情緒的變化也是促發因子,例如:暴怒、緊張、焦慮導致血壓飆高,有時候也因環境因素,導致血壓暫時升高,例如患者到醫院檢查時,因為太過緊張而使血壓攀升,又稱之為「白袍高血壓」,某些疾病或服用藥物也會導致高血壓,例如:長期服用類固醇、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女性避孕藥等。

若高血壓未妥善控制或治療,劉嚴文醫師表示,根據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Study報告中指出,未經治療的輕度高血壓患者,7-10年後,有53%發生高血壓併發症,包括心臟病變、腦病變、腎病變,因此,有高血壓的民眾應密切監控血壓狀況,生活也必須調整,例如:肥胖者應減重、減少鈉(鹽)攝取,以及規律運動,若血壓控制不佳,必要時應以藥物治療。

藥物控制仍不理想,可採「高血壓導管治療」

劉嚴文醫師表示,目前常用的降壓劑約可分為利尿劑、乙型交感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多種類,各有不同作用及特性,因此應由醫師處方調劑,民眾切勿擅自從藥房自行添購,或借用別人的處方服用。此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否則血壓會再上升。

一旦長期服用藥物,對於血壓控制仍不理想,則可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微創手術,有望減藥、甚至有機會不需再服藥。「高血壓導管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將導管從鼠蹊部股動脈進入後,透過X光導引,一路延伸到腎動脈,先以血管攝影確認腎動脈分佈、管徑與長度後,再以專門的導管進行「交感神經燒灼術」,以高頻率電波阻斷腎動脈的交感神經活性,不會影響腎功能,且可讓血壓更容易達標,收縮壓平均可降10-20mmHg,可減少患者服用藥量及種類。

居家量測血壓很重要!牢記722原則 遵守量血壓正確方式

控制血壓,還有一個重要關鍵:「民眾在家應按部就班、正確地量測血壓」,居家血壓量測更作為醫師診斷高血壓及後續追蹤治療的主要依據,民眾應牢記「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的測量,以掌握血壓變化。劉嚴文也提醒,測量血壓有正確的方法,請民眾照著做:量血壓前30分鐘避免抽菸、喝咖啡因飲料、運動,也不可以憋尿,前5分鐘正坐並放鬆、安靜休息。

劉嚴文醫師接著分享,量血壓時,切記不說話,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不可坐在柔軟的沙發椅),並將身體放鬆,雙腳平放於地面(不可交叉、翹二郎腿),測量血壓的壓脈帶套於上臂,位置與心臟同高,下臂則平放於桌面。記錄血壓時,應測量2-3次,每次隔1分鐘,接著取平均值,第一次測時,左右手各量一次,以血壓較高的那一手作為標準。若居家量測血壓平均值大於等於130/80mmHg,即認定為高血壓,民眾也應將血壓值記錄下來,待看診或回診時供醫師作為診斷及調劑依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