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排斥引起習慣性流產 婆婆竟指媳不檢點!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0歲的小梅(化名)與先生結婚3年,一直盼望能順利生子,無奈小梅先前已流產2次,近日懷胎6週的寶寶又突然流產,讓夫妻倆心情相當失落。小梅的婆婆不但無法接受,甚至暗指小梅是因為過去交往複雜,不懂得潔身自愛,才會導致多次流產,讓小梅身心飽受極大壓力。最後在求診婦產科後,檢查出自己是因為免疫排斥導致習慣性流產,在醫師評估建議下接受治療,並進行人工受孕療程。

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生表示,流產不見得都是女方的問題,建議夫妻雙方應共同至醫院,找到問題癥結,才能能盡快懷孕順利生子

▲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生表示,流產不見得都是女方的問題,建議夫妻雙方應共同至醫院,找到問題癥結,才能能盡快懷孕順利生子。

胚胎母體溝通不良 免疫排斥造成多次流產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30歲左右女性的自然流產率約20%,而單次自然流產的原因大多為胚胎染色體異常 ; 但是當懷孕未滿10週出現3次以上流產,或懷孕未滿20週卻流產2次以上者,則被定義為習慣性流產。從醫學臨床發現,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包括胚胎發育異常、母體子宮異常、內分泌荷爾蒙異常、遺傳問題和免疫機能異常等,其中免疫機能異常為習慣性流產的常見原因。

李世明醫師解釋,受精卵一半來自媽媽的卵子,一半來自爸爸的精子,胚胎如同一個外來客,而母親的子宮內膜則是入住的地方,當胚胎著床時,會和母體進行溝通,若溝通成功就會順利入住;若不成功則會產生免疫排斥,等同於懷孕的過程中,母體本身會產生免疫調節,當免疫調節系統產生問題,就容易造成流產的現象。

孕期藥物治療+人工生殖 提高患者受孕率

李世明醫師說明,有關免疫排斥產生的習慣性流產,常見的診斷方式可透過抽血分析免疫抗體,但子宮內膜的免疫系統狀態無法呈現在周邊血液中,故抽血準確度不高,若要精準判斷,需藉由備孕時或流產後的子宮內膜切片才能得知。至於後續的治療方式,依照診斷結果會使用抗發炎、抗血栓或免疫調節藥物,讓母體的免疫反應下降。除藥物治療外,也會建議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可採取試管嬰兒療程,因試管嬰兒治療能藉由挑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將優良胚胎植入子宮,減少流產率並提高懷孕率。

習慣性流產致身心俱疲 應尋求專業探討原因

傳統文化及觀念常常將流產視為不吉利的象徵,甚至歸因是女性生活不檢點,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流產,常讓女性患者承受龐大壓力感到身心俱疲。李世明醫師提醒,流產應就根本原因做科學探討,民眾千萬不要將錯誤迷思加諸到女姓身上;況且流產的原因也不都是女方的問題,建議夫妻雙方應要互相支持鼓勵,積極就醫找到問題癥結。案例中的小梅就是在先生幫助下,不但化解婆婆的誤解,也在專業醫療檢查找出問題,目前正積極配合療程,期待能盡快懷孕順利生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