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一名65歲的陳先生,口腔癌手術後沒多久就發現已轉移到骨頭,頭頸部卻無局部復發,在頭頸癌實屬罕見的發展;因是遠端轉移,除了一個月放射線治療,還接受為期半年的化療搭配頭頸癌標靶藥物,所幸治療成效頗佳,目前已追蹤一年多,骨頭都完全正常,無復發現象。
秀傳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古凡宸說明,口腔癌屬於頭頸癌,頭頸癌按照發生位置可區分為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與喉癌等。好發年齡層為40至60歲,年輕人若常暴露於抽菸、喝酒、吃檳榔三大危險因子,也可能提早罹癌。男性多於女性,主要與吃檳榔的習慣有關。
頭頸癌的治療方式多元,第一、二期患者多以手術切除腫瘤,若較晚期或腫瘤太大不好切除,有時會先以化療將腫瘤縮小,再進一步治療;另外,以喉癌與下咽癌來說,切除後無法講話,影響甚大,則會採取「器官保留」,以保留喉頭為主要考量,目前會以電療與化療同步來取代手術。
古凡宸表示,針對遠處轉移的末期患者,除了以化療控制遠端的部分,如能搭配標靶藥物,中位存活期可延長2.7個月之多。由於患者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訊號過多,導致過度生長,頭頸癌標靶藥物,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透過抑制該受體,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下降,亦可有效縮小腫瘤。
醫師提醒,遠離三大危險因子(抽菸、喝酒、吃檳榔)可預防頭頸癌,若有吃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則應定期接受篩檢。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 (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接受檢查),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