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由於初期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若無落實飲食控制與規律作息,長期下來將會影響健康。
居家血壓量測應注意標準動作與722量測原則,配合醫師指示治療與調整生活型態,減少血壓飆升風險。
中山醫院小兒科吳其穎醫師表示,身體不適時,應先透過日常紀錄判斷需急救徵兆。
高憲立理事長呼籲,「別等到引起併發症,不然就為時已晚了。」務必要增強國民認知、正確的診斷、以及妥善的治療處置,這同時是舉辦本次教育講師培訓的目的。
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疾病的主因是當血管內壓力過大,使其慢慢硬化、容易破裂,以及血管越來越狹窄甚至纖維化。
高血壓常見的症狀會有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等,嚴重者會噁心、嘔吐、昏迷。不過大部分毫無症狀,陳晉誼主任說,甚至有人第一次發生症狀,就是中風。
根據統計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血壓高的時候,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增加,長期造成腎臟病變,根據2019臺灣腎病年報,臺灣透析患者中有高達83.7%合併有高血壓。
李致樵醫師表示,腎臟癌本身就是一個沈默的殺手,建議男性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王宗道主治醫師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在經過高血壓導管治療後,24小時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6毫米汞柱,跟沒進行治療的對照組相比,多降了4毫米汞柱;門診血壓更是降了9.2毫米汞柱,比對照組多降6.6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