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國人十大死因,有超過一半以上全與慢性疾病有關,及早預防慢性疾病成為保命關鍵!國健署就發展出一套適用國人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民眾只需輸入健康檢查報告上的數據,就能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5種主要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前排左二起)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林啓禎、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齊聚出席骨質疏鬆症照護高峰論壇。
為了提高民眾對心血管疾病風險警覺,今年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攜手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共同推出「揪出糖心蛋惡魔」網站,提供8大風險因子提供民眾檢測自身健康。
心臟功能異常會影響腎臟功能,而腎臟功能惡化也會對心臟造成損傷,醫學上被稱為「心腎症候群」。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類的惡性腫瘤,因製造抗體的漿細胞變異成癌細胞,發生原因不明,嚴重時會出現高血鈣、腎功能損傷、貧血、骨頭痛等四大症狀。
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不僅帶來健康的威脅,也讓製藥產業受到波及。中國是藥物原料的主要生產國之一,許多人擔心疫情影響藥物供應,將出現無藥可醫的狀況。食藥署表示,對此已推行相關應對措施,在防疫的超前部署要求之下,要求藥廠清點藥物,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確診案例連連攀升,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有關COVID-19的研究顯示,收治的99名個案,超過5成(51%)是慢性病患者,推估慢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慢性病患者出門應戴口罩,做好保護措施。
東北季風逐漸增強,中央氣象局推測最冷天恐怕落於農曆春節期間,氣溫濕冷又正好適逢流感高峰期,南來北往人潮移動,民眾互動及接觸多,更要擔心流感病毒傳播。去(2019)年更因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公告選株結果,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