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心絞痛可能成因多,李應湘醫師提到,當某種藥物的安全性相當受保障時,臨床上該藥物除作為治療手段之外,也可當作一種診斷方式,提供醫師診斷患者時更有利的判斷依據,本次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冠狀動脈疾病(CAD)是因心血管會隨年齡老化和一些危險因子,使冠狀動脈內壁脂肪沈積形成粥狀硬化、血管徑逐漸狹窄,導致供應心臟的血液、養分和氧氣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或梗塞,冠狀動脈直徑狹窄超過50%時,即可稱為阻塞性CAD。
中山醫院小兒科吳其穎醫師表示,身體不適時,應先透過日常紀錄判斷需急救徵兆。
為了提高民眾對心血管疾病風險警覺,今年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攜手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共同推出「揪出糖心蛋惡魔」網站,提供8大風險因子提供民眾檢測自身健康。
根據國內外治療指引,急性心肌梗塞後,無論有無置放支架,無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都應服用雙抗至少1年。
心臟疾病雖然可怕,但只要定期檢查,屏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就能夠將風險降至最低。據衛福部108年度的統計,心臟疾病共奪走了19,859名台灣人的性命,占台灣108年死亡人數的11.3%,在十大死因中位居第二名,但比起107年心臟疾病的死亡人數已有明顯下降。這除了可以歸功於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
血糖、血壓與血脂三高慢性病如同隱形殺手。因數值超標並不會立刻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多數患者很容易輕忽,直到「3大3小併發症」找上門,甚至生命受到危害,這時才驚覺必須好好控制三高。
打呼不代表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就很重要。日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舉辦一場《名醫面對面》深度剖析疾病背後的潛在風險,也在婦幼院區及和平院區推行免費的「居家睡眠檢測」服務。
冬天防血壓飆!防腦中風、心肌梗塞上身,當心這4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