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101年國人十大死因顯示,心臟疾病排名第二位,全國約有145萬名心臟病患,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造成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因冠心病需要接受心導管手術,植入血管支架、撐開阻塞的動脈,由於醫療技術不斷的翻新,冠心病的治療一直在進步,過去常見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或心肌梗塞的血管支架,近年來已出現突破性的新進展,因而有更多的選擇。
心導管手術執行過程中,常需置放血管支架以撐開阻塞的動脈並恢復血流,目前主要是裸金屬及塗藥支架兩大類,但兩種金屬支架皆會永久留在體內,支架放置病灶部位可能會產生血栓、阻塞等疑慮。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副院長表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可望是解決此問題方法之一,因此可能是未來治療血管阻塞支架放置的主趨勢。
王志鴻副院長進一步指出,此新材質支架置入後,在維持血管暢通,並持續提供血管病灶良好的支撐等基本傳統支架功能,完全不亞於傳統支架,當血管強度固定不再需要模架之後,在二年內,所有支架材質便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不留任何植入物;此最大好處在於血管能隨著心臟的不同需求而收縮與舒張,恢復血管隨需求自我調節機能。所以目前特別適合首次接受心導管支架治療、年紀較輕或對金屬敏感的患者。
根據今年9月14日於美國華盛頓舉辦的「2014經導管介入治療年會」(TCT)上所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採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術後心絞痛的發生率,相較於傳統塗藥支架的25.6%大幅降低至16.4%,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該項研究不但使醫師對於治療更具信心,亦為介入性心血管手術新里程碑。
王志鴻副院長提醒,心臟支架對於人體來說是外來異物,植入體內後要待血管內皮細胞將支架包覆住、並搭配服用防止血栓的藥物,以維持血管暢通,降低日後造成血栓的機率;近日季節交替,為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冠心病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甚至肩頸痠痛、胸背疼痛、上臂發麻等,但也有部份病人在急性心臟病發前,並無任何症狀。所以對於年長者,或患有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所謂三高病患,較易罹患冠心病,此族群平時需多加注意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尤其和活動力增加有相關的身體不適,可能就是心肌缺氧的一個早期警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