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沒有蜂蜜可以吃 | 里仁

不只是沒有蜂蜜可以吃 (1)

文/錢麗安 攝影/黃基峰


養蜂人看蜜蜂消失


  四、五十年前的台灣,勤快的養蜂人可以在 3年內把一箱蜜蜂繁衍到500箱。現在養蜂的技術、管理方法都有大躍進,但蜜蜂的數量卻不斷地減少。到底,這幾十年來,在養蜂人的眼中,蜜蜂的生存環境發生什麼變化?

  清朗的冬日裡,埔里宏基蜜蜂生態農場的負責人賴朝賢,輕手輕腳打開蜂箱,指著其中一隻身形肥胖、明顯大於周遭工蜂的蜜蜂告訴我們「這就是蜂王。四、五十年前,一箱蜜蜂只要照顧得好,3年就能繁衍出500箱。現在如果技術不好,一箱都保持不了。」養蜂已經邁入第56年的賴朝賢回憶,1980年搬到現址時,蜜蜂分箱只需要分出一片巢片,現在則要三、四片來確保蜜蜂存活率。「因為如果只有一片,可能中毒一次就沒了。」

從有花就有蜜 到蜜蜂不見了 (1)


從有花就有蜜 到蜜蜂不見了


  而近兩年,台灣的蜂農遭遇史無前例的慘況。有「蜜博士」之稱的賴朝賢表示「去年我在這裡放了158箱。從7月到9月較大的蜂群只剩十幾群,小的群大概剩下三、四十群,等於死掉八、九成。」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蜜蜂大量死亡?

  依賴朝賢的觀察,原因很多。水質、氣候都會影響,但其中最具殺傷力的就屬農藥。「蜂場剛搬來時,四周全是自然農作的田,沒有噴農藥。蜜蜂的繁殖力高,蜂蜜的品質非常好。」賴朝賢說。但原本的農作物與遍佈南投山區的龍眼樹,被利益更高的檳榔樹取代。加上近年來檳榔樹陸續染病,農人開始定期噴灑藥劑以確保收成。農藥飄散所及之處,殃及周遭的花草。使得蜜蜂重則當場死亡,輕則產生迷航現象,無法飛回蜂巢。

  而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也讓蜜蜂的生存受到挑戰。賴朝賢說,早年是有花就有蜜,而且流蜜量驚人,蜂農只要按著季節來管理,就保證有收成。但氣候失常與極端氣候的出現,使得開花失常「例如這個季節該吹南風,花才會流蜜,結果突然變成吹北風,導致花雖然照開,卻分泌不出花蜜。花沒蜜,蜜蜂不去採,自然就無法為花授粉。」
或是開花期遇上連續豪雨,甚至遇上旱季沒有雨,植物無法抽穗當然也就沒有花。或是暖冬,植物抽芽不抽穗導致隔年不開花等,都會使得蜜蜂缺糧,導致族群漸漸走向滅亡。


以利他精神 共創蜜蜂宜居家園


 「蜜蜂消失不僅影響蜜蜂的存亡,而是整個生態。」賴朝賢語重心長地表示。蜜蜂消失絕非某些樂觀的科學家所說,能以其他授粉昆蟲來取代這麼簡單。雖然有農友引進熊蜂來幫助網室栽種的蕃茄、甜椒等作物授粉,芒果農以腐肉誘引蒼蠅來幫助芒果花授粉,但這些畢竟是少數例子,不足以和蜜蜂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作物授粉的貢獻同日而語。

  賴朝賢表示,台灣一年的蜂蜜收益大約有二、三十億,但蜜蜂帶動的農業收益絕對超過500億。如果沒蜜蜂授粉,就會面臨「花開不留種子,老的死去,年輕的長不出來。山上光禿禿、河流也乾涸,植物長不出,動物沒得吃」的景況,導致整個生態系的改變。

蜂農 (1)


  一輩子與蜂共舞的賴朝賢坦言,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整體的生態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蜂農要有自覺,要有蜜蜂的利他精神。就像工蜂採蜜和蜂群分享,同時幫雌雄花授粉。花有種子,才能再萌芽開花結果,蜜蜂的下一代也有糧食。」賴朝賢說,過往蜂農多是被動的逐蜜而居,從沒想過主動創造一個讓蜜蜂可以久居的家園。「我們除了呼籲政府重視農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積極改善蜜蜂的生存環境。」若蜂農自發性地廣種蜜源植物,創造一個蜜蜂宜居的家園,就能為蜜蜂與人類創造永續的生態環境。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