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水分密不可分?】 | 健康滔客小編

肥胖(水腫)
體重與水分
在西醫的分類上,所謂「蘋果型肥胖」指的是腹部脂肪過多,肚子像只大鼓般的肥胖;而「洋梨型肥胖」指的則是脂肪大多堆疊在下腹部到屁股、大腿一帶,下半身臃腫型的肥胖。想像一下把水灌進塑膠袋中、懸空垂吊起來時,袋子底部膨脹的模樣,就可以了解所謂的「洋梨型肥胖」,也就是「水腫」。換句話說,「洋梨型肥胖」的成因不是水分攝取過量,就是排尿、發汗等水分排出的狀況不佳所導致的。

「蘋果型肥胖」的人容易出現便祕與高血壓的問題,血液中的膽固醇、中性脂肪、血糖都偏高,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面對這一類型的肥胖,「防風通聖散」是中醫領域2000年來常用的療法,這帖藥能有效改善大小便與發汗狀況,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另一方面,「洋梨型肥胖」(水腫)由於成因為發冷畏寒(低體溫)與水毒,故慣開「防已黃耆湯」這帖中藥來治療。

「防已黃耆湯」由具保暖效果的「生薑」與「大棗」,還有能利尿的幾味藥材製成,如下:
黃耆(豆科黃花黃耆的根)
白朮(菊科蒼朮屬的根)
防已(漢防己的根莖)
附帶一提,一個人究竟屬於哪一種肥胖類型,可以透過下列公式計算得出:
腰圍數值/臀圍數值
男性在1‧0以上,女性在0‧8以上=蘋果型
男性未滿1‧0,女性未滿0‧8 =洋梨型
由此可知,女性的肥胖幾乎都屬於「洋梨型肥胖」,亦即「水腫」。即便水分的卡路里為「0」,假使毫無節制地大肆攝取,那無論再怎麼限制飲食中的卡路里量,也沒辦法達到瘦身的效果。

夏天發胖的人,大多是因為天氣炎熱、大量補充水分而導致「水腫」。像這樣容易「水腫」、身體裡存有很多水分的人,大多也很「容易流汗」,只要「稍微動一下」或者「吃口飯」就會冒汗。他們並不是因為「體溫高」所以狂冒汗,正確來說,是因為體內含有過多的水分(水毒、冷卻水)讓身體偏寒,為了將水分往外排出、提高體溫,才會出現如此反應。

中醫領域認為,多汗的人屬於體力較差的「虛證」。體力好的人則屬於「實證」,這樣的人多半不會那麼容易發汗,除非他們進行了激烈的運動,或是在酷熱天氣之下實行體力勞動、泡澡或做三溫暖等等。話說,中醫領域裡有種理論叫「似形理論」,乍聽之下有點荒唐離奇,實則頗為一針見血。簡單來說,就是「模樣相似之物,功能也會相仿」,好比說飛機做成鳥的模樣,船造起來就像條魚。我們應該都曾在國小的音樂課上學唱過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紅色的小小鳥,你為何紅通通?因為吃了紅果實;藍色的小小鳥,你為何藍澄澄?因為吃了藍果實。」

如果你餵金絲雀的雛鳥喝紅蘿蔔汁,牠就會長出橘色的羽毛,有橘色羽毛的金絲雀,價格遠比黃色羽毛的金絲雀昂貴。這樣的想法,就是所謂的「似形理論」。來我的診所看診的病患(多為女性)常問我:「我想減重,可不可以開點有效的中藥給我呢?」我會說:「妳很喜歡喝水或茶飲對不對?而且也常吃麵包、西點,還有沙拉、香蕉、鳳梨之類的,對吧?」這時候,她們會露出吃驚的表情,然後笑笑地問我:「沒有錯。醫生為什麼會知道?」「如果一個人總是吃些綿綿泡泡的食物,那她整個人也都會變得綿綿泡泡的。想要苗條身材,就積極地吃些又硬(水分含量少)顏色又深的東西吧,好比說牛蒡、紅蘿蔔、蘋果、黑芝麻、糙米、醃菜、仙貝、花林糖之類的日式點心……等等。」聽見我如此回覆,她們總會露出苦笑,然後心服口服。

蘿蔔腿的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低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Rachael Van Pelt博士,20年來鑽研「蘿蔔腿與心臟病」兩者的關係。
這位博士仔細調查了95位已逾更年期的女性,探究她們腿部的脂肪量與3項心臟病危險因子〈胰島素抗性、壞膽固醇〈LDL〉、中性脂肪〉之間的相互關係。數據顯示,「即便是腿部脂肪極端多、擁有蘿蔔腿的人,只要腹部脂肪不多,便不構成心臟病的要因」。此外,由於「蘿蔔腿」能引導血液中的脂肪聚集,有助於減低血液中的脂肪量,博士於是得出結論,認為「有蘿蔔腿的女性,血液裡脂肪含量低,反而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發生」。
近年的研究更發現,囤積於下半身的皮下脂肪組織能製造、分泌「脂聯素」(Adiponectin),脂聯素不但能預防動脈硬化,還可以減緩胰島素反應不足的問
題〈胰島素抗性〉。

因此,下半身肥胖的人罹患動脈硬化、高血壓、腦栓塞、心肌梗塞、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另一方面,關於男性族群較容易發生的「蘋果型肥胖」,這類人體內儲存的內臟脂肪會分泌自泌素〈Autacoid〉,據說會促發動脈硬化、高血壓、腦栓塞、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蘿蔔腿的女性,也可以說就是「水腫」。美國的醫學概念中沒有「水腫」這種說法,所以會用下半身「脂肪」來表述,但其實我們可以直言,脂肪細胞內、外〈間質〉充滿水分的「水腫」及「下半身肥胖」的女性,差不多都會有「蘿蔔腿」。

1498458328947045475.jpg

本文摘自《喝水治病,還是致病?石原結實の排水養命法》,由東販出版授權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