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因對NMOSD疾病成因不了解,藥物治療選擇少,也無專門針對此疾病研發的藥物。近來隨著相關研究增加,才有針對NMOSD治療的新一代皮下注射藥物出現。
隨著糖尿病治療的演進,現階段有複方控糖筆可做選擇,經臨床試驗證實,可兼顧飯前和飯後血糖,同時又能減少打針次數,呼籲患者在血糖控制與治療上有任何疑慮時,可主動向主治醫師諮詢。
現年50歲的阿強(化名)因工作應酬多,菸酒也不離手,後來經確診為糖尿病,在罹患糖尿病半年後,阿強開始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經檢查後發現其糖化血色素(HbA1c)已飆升至9%。收治該案例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特約院所崇祐聯合診所院長葉政南醫師立刻幫阿強安排眼底鏡檢查,
「我身體就好好的,飯前血糖數值也都很正常呀!為甚麼還要這麼麻煩啦?」65歲的老伯在市場攤販維生,罹患糖尿病已15年,儘管平時很注意血糖狀況,按時服藥而且飯前血糖數值正常,糖化血色素卻總是降不下來。
台南一名30歲的準媽媽,肚子裡的寶寶才剛滿3個月,她就開始覺得視力模糊,而且越來越嚴重。經成大醫院眼科部主任許聖民問診後發現,她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發病已10餘年,平時糖化血色素(HbA1c)介於8%~10%之間,控制不甚理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人口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即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被認為是類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一種特殊黃斑部病變。
人類愈活愈長命,國人平均壽命約7、80歲,許多退化問題也愈來愈多;青光眼藥之父邱春億指出,3大眼疾是引起眼盲的主因,包括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建議年過50歲就應定期檢查。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收治一位眼科病人,70多歲的張先生,幾年前左眼幾乎看不見,診斷罹患了黃斑部病變,還好及時使用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現在看報紙也都沒有問題。
視網膜剝離會造成失明,尤其高度近視(指近視600度以上)是危險族群;就有一名二十多歲年輕女子,近視高達一千多度,雖然有定期到眼科做檢查,但是最近因為飛蚊症的現象出現變化,進一步就醫後,醫師發現她的視網膜有破洞,所幸及時進行雷射修補,才免於視網膜剝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