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篩檢、精準用藥 不再怕隱形殺手-「肺癌」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肺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時,患者常已是癌症晚期。因此近年來政府持續在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測(LDCT),盼能藉由早期診斷來降低肺癌對民眾的威脅。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黃明賢教授提醒,平時好抽菸、長期吸二手菸、有家族病史或本身即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及長時間暴露於高風險環境如充滿粉塵、油煙及化學物質的族群,更應定期進行LDCT,越早介入治療疾病,無症狀存活率越高。

如何降低肺癌術後復發率?黃明賢教授回應,許多臨床研究已發現,患者在手術治療後,若除化療之外再加上標靶藥物作為輔助,可明顯降低復發率及改善患者無症狀存活率

▲如何降低肺癌術後復發率?黃明賢教授回應,許多臨床研究已發現,患者在手術治療後,若除化療之外再加上標靶藥物作為輔助,可明顯降低復發率及改善患者無症狀存活率。

手術不代表治癒 30-50%高比例出現「復發」現象

肺癌可粗分為非小細胞癌及小細胞癌,其中以非小細胞癌患者為多,又可再細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亞型。患者若於早期確診,多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要治療方式,然而,黃明賢教授表示,手術治療並不代表完全治癒。

過去手術完,大多僅進行定期追蹤,後來開始會再加上幾個療程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但近來臨床實證與相關文獻皆顯示,第一期B到第三期A(同期別裡面依腫瘤侵犯程度深淺分為A、B兩階段)的肺癌患者,即便開刀後搭配輔助性化學治療,也有30-50%患者會有復發現象,且預後不佳。

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及標靶治療 有效降低復發率

如何降低肺癌術後復發率?黃明賢教授回應,許多臨床研究已發現,患者在手術治療後,若除化療之外再加上標靶藥物作為輔助,可明顯降低復發率及改善患者無症狀存活率。

因此,黃明賢教授分享,以自己的做法為例,他會建議每一位患者(不論是早期確診還是晚期)皆進行基因檢測,藉此找出突變基因並使用對應之標靶藥物,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標靶藥物助提升療效 同時降低副作用

黃明賢教授指出,以佔肺癌比例最高的亞型「肺腺癌」來說,約有60%出現EGFR基因突變,相較沒有該基因突變患者,有更高機率發生癌細胞轉移現象且惡性度較高,所以只要基因檢測後發現有EGFR基因突變,都會建議儘快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

近年來標靶藥物快速發展,持續改良及優化,除了提升治療效果以外,副作用也大幅降低。黃明賢教授補充,目前第一代到第三代標靶藥物多為皮膚徵狀如皮疹、痤瘡或腹瀉,相較傳統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造成的發燒、嘔吐、造血功能異常或甚至肺纖維化來說,對於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已更趨輕微。

醫學中心多可進行基因定序 提供患者更多藥物選擇

黃明賢教授提到,目前全台大部分醫學中心多已具備傳統Real-time PCR可進行基因定序,且患者只要經診斷為肺腺癌,即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而以義大醫院為例,也可選擇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不僅更為敏感、精確,還可一次測多種基因,讓患者治療時有更多種藥物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