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知道嗎?骨質疏鬆症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全球第二大重要的流行病。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至今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35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年增幅度連續三年超過5%。在聯合國在2017年世界人口觀察報告調查中,預估205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到8百萬人。骨質疏鬆症隨著人口老化日益增加,需多加重視提早防治。
骨質疏鬆不再是老人專利 作息不佳恐加速骨質流失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全身骨骼疾病,特徵包括骨量減少及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更容易發生骨折等併發症。骨質疏鬆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多發生在老年人及停經後的女性;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造成原因則有許多,例如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生活習慣不良、內分泌失調,或是本身有糖尿病的骨折高風險患者。
知名健康管理中心喬聖琳醫師說明,骨質疏鬆症早期較無明顯的症狀,多半在發生骨折危機時,才到醫院求診治療,最終在治療過程中,才發現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期。為了避免情勢不可挽回,喬聖琳醫師建議,平時可定期於腰椎骨及髖骨處檢測骨質程度,這兩處是最易好發骨質疏鬆的位置,而透過專業儀器去了解骨質密度數值,以測得的T值(T-score)去評估骨質受損程度,再依照不同程度去提供個別的治療方式。
無聲殺手「骨質疏鬆症」 提早存骨本卡要緊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老人髖骨骨折後,約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約20%在六個月內死亡,而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則高達50%。造成如此高的數值,原因在於當患者因骨質疏鬆而深感不適時,會減少下床走動意願,進而造成骨質加速流失,更容易發生骨折的危險。喬聖琳醫師說明,不可忽視骨質疏鬆造成的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的是髖骨骨折,此種狀況往往會造成病患髖部嚴重疼痛,導致無法負重和長短腳的情形產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極大影響,而病患因行動不良致使長期臥床,則易造成身體反覆感染,進而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提早預防骨質疏鬆才是根本之道。
骨鬆治療三絕招 「藥物、飲食、運動」
喬聖琳醫師補充,目前針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是利用病患的T值程度去設計療程,透過藥物、飲食及運動三管齊下。藥物針對狀況去使用骨質疏鬆注射液,減少骨骼中蝕骨細胞的活性,進一步抑制骨質的流失,提高骨骼密度,降低骨折的風險;飲食方面除了需注意均衡營養之外,建議可透過營養師去做調養控制,補充所需營養,如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等。
運動則建議每週運動3~5次、20~40分鐘,並搭配專業的體適能教練規劃合適的負荷體重運動,來刺激細胞生長激素分泌,幫助骨骼的恢復。此外,若能搭配健康紀錄APP,隨時記錄飲食和運動數據,提供健管師利用數據掌握病患狀況對症下藥,就能更有效的減緩骨質的流失。
喬聖琳醫師呼籲,30歲後,骨質會隨著年紀逐漸流失,若出現背部疼痛、彎腰站不直、體重減輕,須儘早就醫診斷。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應提早做好預防,注重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不菸不酒不熬夜,提前「存骨本」,才能遠離骨質疏鬆症。
參考資料:
1. 內政部老年人口統計:
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742
2. 2017世界人口展望报告: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7_KeyFindings.pdf
3. 衛生服利部國民健康署發佈文章《老人跌倒的問題有多嚴重?》: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807&pid=4326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