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健康的骨頭,應該是「富有彈性」的軟Q骨頭才對。
食品中的鈣質經過活性維生素D的幫助後可由腸吸收,但健康骨頭的細胞經常會被破壞,之後人體又會再使用鈣質,重新塑造出新的骨骼細胞,不斷循環。
每種細胞都有各自的功用,負責破壞的稱為「破骨細胞」,反之則稱為「成骨細胞」。這兩種細胞負責讓骨頭維持恰到好處的彈性。
當此調節機制的某處出了問題,導致骨頭所含鈣質減少,就是俗稱的「骨質疏鬆症」,特別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發病頻率約是男性的3倍。不過過了60歲後,男性也會變得容易發病,必須注意。
骨質疏鬆症最恐怖的是腿部骨折。最嚴重的狀況,是在髖部發生的「大腿骨髖部骨折」與「大腿骨轉子部骨折」。骨折之後必須長期臥床,有許多老年患者因此併發失智症,可說是最糟糕的連鎖反應,非預防不可。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目前有數種藥品可預防骨質疏鬆症,主要以「鈣片」與「活性維生素D3」為主。雖說用藥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骨折,不過即使這些藥品都做了許多大規模的追蹤調查,依然無法確認有預防骨折的效果,反而是攝取過多鈣質,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病機率,進而提高了總死亡率。根據該篇論文,攝取過量的鈣質甚至會導致骨折機率增加。
詳細原因目前仍然不明,但過量的鈣質可能會附著於心臟瓣膜,容易引發心臟病。血液中的鈣濃度如果過高,也可能會使排尿機能過度作用,導致原本骨頭所含的鈣質跟著流失。
日本人使用鈣片的平均劑量,一天的用量約在1200毫克,根據前面提到的論文,很明顯是攝取過量。
藥廠在最近幾年,陸續開發幾種不倚靠鈣片的新藥,名稱叫做「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透過大規模的追蹤調查,已經證明能夠確實減少骨折機率,但開始販售後的時日尚淺,長期服用是否有副作用還不明朗。
中年以後人一天必須攝取600至700毫克的鈣質,但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就含有220毫克的鈣質,其他如骨頭也可吃的小魚乾、蝦(連殼一起吃)、葉菜類蔬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想攝取鈣質,光靠日常飲食就已經十分足夠了。
如果醫生是患者會怎麼做?
無數的實證顯示,確實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方法就是以下二點:
多吃富含鈣質的食品,特別是魚。
記住每天要運動。
【書名:醫生自己不吃的藥 /作者:岡田正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