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長是所有父母最衷心的盼望,學齡前更是兒童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往後的健康人生影響深遠;有許多常見的發育問題不容爸媽們忽視,一起看看有哪些該注意的項目吧!
一、搶救靈魂之窗大作戰
小孩視力問題
新生兒的眼軸較短,故常會有不同程度的遠視,其他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眼疾如近視、散光、斜視及弱視,多半會隨年齡的增長與接受足夠刺激後自動矯正;如果沒有改善又未及時糾正治療,恐會變成較為嚴重的弱視,甚至有失明可能。
幼兒無法自我表達,較難判斷視力是否有異常,眼科又是較專門的科別,爸媽除了平時留心觀察,也可以在寶寶1歲左右時帶他去做視力檢查,尤其是父母一方有深度近視等較嚴重的視力問題,更不能怕麻煩,務必及早讓孩子接受眼科醫師檢查;3歲之後則需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檢查一次,以免等到上小學才發現問題,往往已經錯過矯正的黃金時機。
二、一暝大一寸
小兒安睡問題
睡眠是人體與生俱來的重要恢復機制,而孩子成長最需要的生長激素在睡眠週期中的「非快速動眼期」分泌最多,「快速動眼期」則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顯見睡眠與孩童發育密不可分。美國國家睡眠研究基金會(NSF)指出,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睡眠時間,若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好,可能令兒童發育不良、注意不集中、情緒管控力差、學習效果不佳,甚至導致肥胖;然而國內有大約四成左右的兒童面臨睡不著、睡不好、太晚睡、睡不飽之困擾,父母有責任趁早替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嬰幼兒時期,爸媽就可以為寶貝布置舒服安靜的睡眠環境,並設立固定的睡前儀式,如睡前按摩、說故事,調暗燈光、放輕柔音樂,讓他知道這樣就是準備睡覺了。等孩子大一些,可以一同設定就寢及起床時間,避免太晚睡或賴床;另外,白天及傍晚要讓孩子盡情放電,無論是閱讀、運動都很消耗體力,還要注意別讓小睡時間過長,真正該睡覺的時間才能一覺到天亮。擁有充足的睡眠,讓寶貝的大腦及身體免疫等各項功能發育更好。
三、走路磨腳不輕鬆
小朋友拇指外翻問題
別以為拇指外翻是大人穿高跟鞋才會形成的特定疾病,其實許多孩童也有拇指外翻的困擾,可能來自天生前足外翻、橫弓未形成或家族遺傳等影響,但最常見的主因還是長期穿著尺寸不合、過小或過緊的鞋子,讓孩子的足部無法正常發育,不僅影響行走步態,更會影響其他足部功能及骨骼發育,影響長大後的腳型。
爸媽可以為孩子選擇尺寸剛好,且符合人體工學的機能童鞋,不僅能避免形成拇指外翻,從學步期就讓合腳的好鞋引導寶貝學會正確施力,小腳丫固定了,走起路來就能自然鍛鍊整體腿部肌肉,一舉數得。
四、不要叫我「卡比獸」
影響身心的「過度肥胖」
臺灣兒童的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父母應加以重視,掌控學齡前孩子的體重狀況。孩童體重標準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據,以六歲男童為例,體重過重之BMI為17.8,肥胖是19.7,因此對於身高120公分的男孩,體重25.6公斤就算過重,28.4公斤就屬肥胖。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基因,現代常見的生活惡習,如高熱量飲食、偏食造成的飲食不當以及缺乏運動,都會導致肥胖;伴隨而來的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問題,更可能因外型而間接造成人際溝通問題、自信心低落,對身心都有負面影響。爸媽要常陪孩子吃飯,自小就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避免變成小胖子,讓寶貝上了小學也可以自信快樂地適應校園生活。
圖片來源/ https://prcm.jp/album/pib19890505/pic/8658486
五、讓人跌跌撞撞的「鴨母腳蹄」
牽動全身乘重軸的「扁平足」
「扁平足」本身並不算疾病,而是種「足弓較低」的現象,只是當足弓的弧度不夠,會連帶影響腳部所承受的壓力及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造成容易腳酸、走路姿勢不對稱、承重軸線改變而致使膝關節與髖關節的磨損等問題。兩歲以前的嬰幼兒腳掌骨大都是軟骨,足部內側有肥厚的脂肪層,且韌帶鬆弛,足弓不明顯,各個都像扁平足,這是很正常的;只是學齡後孩子仍有高達20%以上的扁平足發生率,爸媽仍需多加注意。
為了預防成為扁平足,父母可為學齡前的寶貝選擇結構優良的機能童鞋,以堅固的材料包覆鞋跟位置,或選擇較高筒的鞋子,護住腳跟不歪斜,維持高穩定平衡性;而且一定要綁緊穿牢,讓機能鞋的固定及抓地效果有效發揮,帶著孩子穩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