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通經絡,可以緩解症狀、啟動人體自癒力!】 | 健康滔客小編

本書所介紹的各種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有時去醫院也檢查不出來,原因是,這些都是不舒服的症狀,還沒有變成疾病,精密的檢查儀器也很難判斷,而這些症狀,在中醫的經脈上卻能夠有相應的反應產生,穴道可說是這些經絡上的能量節點,在穴道上予以適當刺激,便可以開通經絡,讓經脈通暢而促使人體的自癒力發揮功能,達到自我療癒的功效!

比如說中醫的心臟狀況,也會反映在舌頭上,因此有許多舌頭或心臟的問題,是可以透過調整心經達成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有女孩約1歲2,從小舌頭就是爛爛的,也常有心臟異常悸動的症狀,她用過不少的西藥治療都沒有效。這位小女孩的舌頭看起來已然是不太成型,有一邊看起來就是爛爛的,實在有點令人怵目。由於心包經可以治療心經的問題,於是便為她每星期一次在中衝穴放血,並且要求她每天持續按摩勞宮穴。數周後舌頭竟無藥自癒,而心臟異常悸動的症狀也漸漸沒再發生!

灸.png

經脈穴道真的這麼好用?我國最有名的醫經黃帝內經就一一說明了,比如經中提到小腸經的巡行路線如下:「起於小指之端,循指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簡單說就是小腸經是從手小指少澤穴沿外側(紅白肉邊際)一直沿著手臂向上延伸到肩胛,經過後頸再延伸到臉頰最後到耳旁的聽宮穴。

而黃帝內經提到小腸經異常時會產生的疾病如下:「謚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也就是說小腸經若有問題,其巡行的路線就可能產生疼痛,如小指,手掌外側面痛,下臂上臂外側痛,肩背頸痛,面頰痛,耳痛,腹痛等症狀。而現代人臨床上脖子痛的特別多,我們刺激小腸經的後谿穴,就常常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七個常用的名灸穴提供給身體的效益所謂的名灸穴也就是特效穴位,進行溫灸後就能立即改善。

1.大椎穴—督脈
首先來介紹大椎穴,此穴屬督脈,督脈總督身體六條陽脈,而此六條陽脈又交會於大椎穴,可想而知其功用必定很多:如治療感冒,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貧血,血液病,頸椎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癲狂,小兒驚風,急慢性熱病,中暑,黃疸,肝炎,尿毒症,癱瘓,中風,嘔吐,齒齦發炎,消化不良,初期白內障等等皆頗有其效。

2.足三里—胃經
足三里穴屬胃經又稱強壯穴,功能比起大椎也是不遑多讓,此穴對腸胃功能就有很多作用如: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胃痙攣,急性慢性胰腺炎,食欲減退,體瘦虛弱,口腔疾病,腹膜炎,便秘...;此穴對治的其他功能還有:休克,動脈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貧血,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痺,四肢倦怠或麻痺疼痛,神經性疼痛,眼疾,半身不遂,黃疸,癲癇等等。

3.合谷穴—大腸經
前陣子,我隨著台協會到安徽馬鞍山考察,由於天氣驟然變冷,我衣著較單薄又淋了些雨,晚上時突然感喉部發癢,想要咳嗽而且略感虛弱、頭暈,隱隱有點要感冒的感覺,當時沒有帶藥隨身,還好帶了五根針,於是我便針了合谷、曲池及其他幾個相關穴道,不久後症狀漸緩,隔天早上起來症狀全消。所以穴道真的是很好用喔! 剛剛提到合谷,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合谷穴有些啥功能?合谷是大腸經的原穴,它的療效也很多:如感冒,哮喘,虛脫,失眠,結膜炎,角膜白斑,視力減退,耳聾,耳鳴,聾啞,急性慢性鼻炎,牙痛,齒齦發炎,急性扁桃腺發炎,喉頭炎,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面部神經麻痺,面部痙攣,半身不遂,小兒麻痺後遺症,小兒舞蹈病,心絞痛,高血壓,經痛,經閉,腸炎等等...。

4. 尺澤穴—肺經
在黃帝內經中說肺是「相傅之官」負責輔佐身體的君主,也就是心臟。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體驗到,覺得喘不過氣起來的時候,心臟的跳動也特別的快,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可以輸送,心臟就要更努力作動。尺澤是肺經的合穴,其功能頗大,值得向各位介紹,尺澤穴主治:肺結核,咳血,肺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咽喉腫痛, 胸膜炎,膀胱括約肌麻痺(小便失禁),精神分裂症,偏癱,前臂痙攣,急性胃腸炎,丹毒,肩胛神經痛,肘關節炎及周圍組織炎。

5.湧泉穴—腎經
腎被稱為「作強之官」,負責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儲藏與成長、發育、生殖等行為息息相關的精氣,並將精氣提供給五臟六腑,維持人體健全的運作。

湧泉穴位於足底的凹陷處, 也代表腎經氣血如地下泉水湧入的井穴,其主治功能如下:休克,中暑,神經性嘔吐,暈車,暈船,高血壓,腦出血,失眠,癲癇,神經病,小兒驚風,頭頂痛,神經性頭痛,舌頭麻痺,聲音沙啞,失音,咳嗽,急性扁桃腺炎,心悸、心肌炎,黃疸,子宮下垂,風疹,下肢癱瘓,為急救八穴之一。

6.關元穴—任脈
任脈的「任」也是有總管之意,其位於身體前方的正中線,在下腹連結三條足陰脈,並與左右兩側陰脈相連,調整全身陰脈有「陰脈之海」之稱。關元穴別名丹田(正對於丹田),為任脈之要穴,小腸之募穴,前文多有提到此穴又能急救、又助延壽,我們來看看它的功能:此穴能固本培元,補益下焦,主治腸炎,痢疾,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蛋白尿,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症,高血壓,神經衰弱,中風,偏癱,水腫,小兒消化不良等等。

7.三陰交穴—脾經
脾臟運化水液,因此會影響體內水的運作,如果異常的話,會有許多關於水的症狀,例如:水腫,肥胖(中醫認為肥胖多數是痰濕所造成)。同時也會影響肌肉系統,例如:倦怠,消瘦,全身無力。也有消化系統的問題,例如腸胃病,食慾不振。

三陰交為脾經常用穴,其功能可健脾和胃、補肝益腎、調經止帶,若細分其主治功能如下: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肝脾腫大,腹水浮腫,肝炎,膽囊炎,腎炎,尿路感染,尿失禁,尿瀦留, 乳糜尿,糖尿病,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帶下,更年期綜合症,陰道炎,盆腔炎,前陰搔癢,胎位異常,子宮下垂,難產,癲癇,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膝、踝關節炎等等。

灸1.png

精油開啟了現代間接灸法的另一章

間接灸又稱間隔灸,應用上功能特別多,比如隔薑灸就可藉薑與艾之力而治療許多寒症,如頭痛、經痛、不孕、陽痿、肢體麻木痠痛...等等。而隔蒜就能消腫化結、拔毒止痛、還能殺蟲。但是若能直接運用到草木的精華—精油!那效果更加明顯。

薰衣草:能消炎殺菌、促進肌膚再生。
迷迭香:能緊實肌膚、舒緩肌肉疼痛、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
檀香:柔軟肌膚、改善性趣、放鬆身體。
檸檬:美白肌膚、改善貧血、增強抵抗力。
薄荷:治療感冒、皮膚炎、熱時清涼、冷時暖身、促進排汗、還能止頭痛、改善肌肉疼痛,神經疼痛(孕婦忌用)。
鼠尾草:改善濕疹、乾癬、調節月經、更年期問題,改善女性生理衛生。(孕婦忌用)

使用精油作間隔灸要注意,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酯的精油產品。
但是,千萬不能使用含有酒精或酯成分的精油,反而會令艾火灸的溫度突然上升,造成燙傷,讀者在選擇精油時,必須仔細詢問該品的銷售人員。
另外,以下狀況也不適合使用:
1.酒醉、過勞、過飽、過肌、大渴、大驚、大恐。
2.勿灸之部位如重要臟器、眼臉、乳頭、大血管、肌腱淺在部位。
3.妊娠期之小腹及腰胝骨。
4.灸能益陽但陰虛陽亢者不宜。比如咳血吐血、中風閉症、高熱神昏。
5.抽搐或極度衰竭者要慎用。
6.肝陽頭痛、煩躁口乾、咽痛面紅(俗稱上火)。
7.施灸應保持空氣流通。

內文出自《糾結◆灸解》

糾結.jpg

(圖文提供:風和出版社)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