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了解西醫後中醫教你這麼做! | 華人健康網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用餐也常常不正常,時而有大宴小酌,時而無法規律進食,因此許多人就產生了腸胃機能失調的問題,例如腹脹,腹脹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病症,但病因卻有多端,以下即加以說明之:
 186239.jpg
腹脹是消化不良症(dyspepsia)的症狀之一,除腹脹外,消化不良症亦包括了腹痛、噁心、泛酸、心灼熱感等症狀。消化不良症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結構上的異常與明顯病因的疾病,常見的病症有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其次是無法找到明顯病因者,又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其形成原因可能和腸胃蠕動不佳有關。這些功能的失調可能起因於個人的體質或心理因素,或是外在的影響如生活壓力、缺少運動、飲食不正常等。

除消化不良症外,焦慮、緊張、大腸激躁症、腸胃炎、乳糖不耐症、長期腹瀉或便秘、感冒、鼻涕倒流、不知不覺中吞下大量空氣,也是腹脹常見原因之一。

關於腹脹的治療,除了吃消脹氣的藥物之外,還當以找出原因為主,避免部分引發症狀的食物,如豆類、糯米、湯圓、油飯、粽子、汽水、啤酒、咖啡、濃茶等,少吃冰品辣炸等食物。最後,生活作息要規律正常,多運動。  

中醫治療腹脹的觀念
中醫治腹脹除找出病因之外,本症的治療可參考「腹滿」「痞症」等範疇。症屬脾虛氣滯者,可治以香砂六君子湯;屬肝氣鬱滯者,可治以柴胡疏肝散;屬肝鬱脾虛者,可治以逍遙散;濕邪蘊結者,可治以平胃散或胃苓湯;寒濕犯脾者,可用理中湯;屬濕熱蘊結,寒熱夾雜者可使用半夏瀉心湯;外感寒濕,內有濕邪者可使用藿香正氣散;熱鬱者可治以三黃瀉心湯;食積者可使用保和丸。

腹脹的中醫保健法
1.炒山楂粉四克,以開水沖服,治食積腹脹。
2.玫瑰花五克,以熱開水沖泡作茶飲,可疏肝解鬱,緩和情緒治腹脹。
3.穴位按摩:可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取穴法(同身寸取穴,以個人手指大拇指末節的寬度為一寸):
中脘:上腹部正中線臍中上4寸,當歧骨(胸劍結合部)與臍中連線的中點。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