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聯盟訂定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希望大眾正視心血管健康,不要輕忽其死亡率。
心臟疾病雖然可怕,但只要定期檢查,屏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就能夠將風險降至最低。據衛福部108年度的統計,心臟疾病共奪走了19,859名台灣人的性命,占台灣108年死亡人數的11.3%,在十大死因中位居第二名,但比起107年心臟疾病的死亡人數已有明顯下降。這除了可以歸功於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
2020年頻傳人們因心臟疾病而逝世的新聞,疾病突發的當下總是讓人措手不及,更突顯出心臟疾病對於生命的危害。
心臟病發作警訊:胸悶、呼吸困難、失眠、便祕、血壓不穩定
如果是心悸伴隨胸悶不適症狀,背後原因就更複雜了!以下針對常見的6個可能性做進一步說明
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不是婦癌,而是心血管疾病,尤其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後每5歲成長近1倍
反式脂肪也傷「心」 增加心臟病風險
年紀大了,若心臟老了、壞了,有心臟病,除了用藥,還能怎麼辦?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指出,規律運動對心臟的重要性,與藥物不相上下,對於年長心臟病患者,建議規律運動也納入療程。
心臟衰竭分為四期,罹病初期往往只有喘的症狀,很容易被疏忽,等到出現呼吸困難、休克、住院等嚴重突發狀況時,恐怕已是心臟衰竭第四期,可能有生命危險,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