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和眼瞼板腺既然如此密切相關,如何好好照顧眼瞼板腺,讓它通暢不要塞住,就是乾眼症自我照護的關鍵。劉進興醫師說,臨床上使用方法包括熱敷和擠壓,配合人工淚水與藥物治療。
乾眼症狀,不僅是覺得眼睛乾澀,還包括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等都是乾眼症的症狀;但也有部份因服用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引起的乾眼等眼睛不適症狀,應立即至眼科醫療院所諮詢。
現代人已離不開3C產品,而3C的藍光會導致眼睛所受到的傷害非常大;至於白內障很重要原因是老化,而目前已有年輕化的現象。
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手機已經是一般民眾普遍的生活習慣,加上配戴隱形眼鏡、免疫疾病、自然老化等因素,全台約有600 萬人罹患不同程度的乾眼症。
乾眼症 慢性病難根治
可用溫毛巾熱敷5至10分鐘、多運動、多貶眼,或泡熱水澡來促進身體循環,幫助淚液分泌。
人工淚液 不會越點越乾。許多民眾對使用人工淚液抱持著迷思,「聽說人工淚液不能常點,會越點越乾?」乾眼症患者一旦誤信迷思,不願意或未積極使用人工淚液,反延誤治療,導致眼睛慢性發炎,若長時間持續讓眼睛處於乾澀的狀況下,將使正常淚液分泌細胞逐漸壞死、減少,更加重乾眼症的情形
乾眼症並非一開始就會出現眼乾的症狀,可能出現疲倦、畏光、灼熱、流淚、搔癢、異物感、刺痛、視力模糊等情形。
努力工作之外,更努力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