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不僅皮膚容易鬆弛、皺巴巴,靈魂之窗也會老,結膜鬆弛是銀髮族常見的眼疾之一。
目前糖尿病藥物種類非常多,等於是醫師有很多武器可以用,而現在比較新的趨勢是以複方治療為主,可以兼顧療效與方便性。
透過這場氣喘衛教講座,醫師們希望氣喘病患能夠及早且規律使用保養型藥物,打破對於類固醇用於氣喘治療會帶來很大全身性副作用的刻板印象,帶給患者控制病情的正確觀念,才能與氣喘和平共處。
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根據統計,在台灣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患者會出現胸悶、反胃、嘔吐、食物逆流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據統計,全球每3秒鐘有1例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約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歲之後會遭遇初次骨質疏鬆性骨折。若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1/5會1年內死亡。
「醫師,我被診斷骨鬆,一定要用藥嗎?」這是骨鬆患者在診間常有的疑問,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強調,已經骨鬆骨折,或者骨折風險很高,才需要用藥,且還要搭配運動、營養和定期追蹤等手段同步治療,更呼籲骨鬆治療是一輩子的事,應與醫師討論長期規劃,減少未來骨折風險!
醫師表示,若有甲狀腺相關問題不要拖延,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帶狀疱疹目前雖然已有藥物可以治療,越早用藥、發作時間越短也越快痊癒,不過帶狀疱疹發作的部位不一,引起的症狀也不同,很難早期發現、早期用藥。
28歲的已婚職業婦女姍姍(化名)最近半年月經都沒來報到,擔心身體有異狀前往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自己一年前被公司升格為主管,為打拼事業,與丈夫達成協議一年後再計畫懷孕。這期間都有進行避孕,因此自行研判應該不是懷孕造成,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才導致月經遲遲未來。
根據統計,當骨密度T值與年輕人尖峰骨量的差距到2.5個標準差以下,也就是T值低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症;因此除了上述的高風險病友,任何想要避免骨鬆找上門的停經前女性、50歲以上男性,都可適時接受骨密度篩檢,了解自身狀況。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醫師表示,近年來學會首要推崇的重點就是「雙重防護」,持續透過「避子小姐應援團」臉書及校園講座衛教正確避孕知識。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文鍾主任說,心因性猝死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是因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等心律不整所造成的,相較之下,其他心律不整並不致命。
全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20萬人,且每年新增12萬患者。根據國內一項調查研究及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報告發現,有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7%的治療目標。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很多患者只注意飯前血糖,卻忽略飯後血糖的同等重要。
隆鼻重修是相當複雜的手術,執刀醫師需依照經驗去處理不同的狀況,已做過隆鼻手術,覺得鼻型不自然,希望重修的患者,邱浚彥醫師則建議須等術後腫脹期過,才能評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