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崇恩醫師
對活在北緯25度的「一般人」來說,需要每天正中午把頭、雙手臂露出來,曬30分鐘的太陽才夠!但是,其實有6種人,他們維生素D不足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今天的文章就要為大家仔細說明。
生物性因素
1. 膚色較深
膚色較深的人的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比較少。一篇美國國家的大型調查研究就發現:20-39歲的白人、墨西哥裔美國人、非裔黑人女性,維生素D的濃度分別是28, 20, 14 ng/mL。
2. 年紀大於50歲
隨著年紀變大,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就會降低。並且長輩也更常待在室內,也更注重用防曬乳保養,這些原因都會讓維生素D更容易不足。
3. 肥胖
BMI大於30的人,維生素D更容易不足。不管維生素D是從皮膚合成,還是經由腸道吸收,都容易囤積在脂肪裡面,讓它更難發揮作用。所以體脂肪高的人,維生素D容易不足。甚至,在維生素D營養補充品的研究中,即使補充一樣的劑量,肥胖的人體內的濃度,要比正常體重的人少得多。
環境與文化因素
4. 環境條件
經緯度、空氣狀況 (有沒有空氣污染、雲層多寡…) 都大大影響了陽光中的 UVB 強度。(UVB的波長290-315 nanometers,會促進我們表皮層合成維生素D),季節變化也會影響UVB的質與量。
5. 衣服穿著
有篇研究調查2032個穿著傳統服飾的中東女性(戴頭巾並且把每一寸肌膚都包起來),發現96%的維生素D濃度小於20 ng/mL,並且60%小於12 ng/mL。佝僂病與骨軟化,在這樣穿著的中東與北非並不少見。
6. 防曬乳
其實不論是用衣物防曬,或用防曬乳,都會讓維生素D含量較低。舉例來說,使用SPF 10的防曬乳,就會減少UVB的曝露量達90%!當然,這絕不是在跟大家說不要做防曬!皮膚癌也是很可怕的!只是,如果無法從陽光中得到充足的維生素D,就必須另外想辦法補充了。
結語
膚色較黑、年紀大於50歲、肥胖的人,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D。另外,地理環境(高緯度、空氣污染、雲層較厚)、衣服穿著,以及防曬措施的使用,都會影響到維生素D的含量。防曬當然重要,但是,在崇尚美白的華人文化圈,恐怕會更因此有不足的風險。因此,如果想要保持健康能量的最大值,那就應該設法從其他管道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D了。
許崇恩醫師 元氣加油站 https://www.afternoon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