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生理期前一週,明明大姨媽還沒來,但整個人卻已經虛累累?抵抗力好像特別差,經常在這時候感冒?中醫師表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經前症候群症狀,中醫又稱之為「經前外感」;原因和女性經前荷爾蒙改變,易受到外在風邪影響導致。尤其是,本身體質有氣血虛弱、陽氣不足問題者,特別容易發生。因此,想要避免上述症狀發生、提升身體防護力,要先從補益氣血著手!
經前症候群症狀纏身、容易疲倦、感冒?可能是氣血虧虛惹禍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門診碰到不少女性常會反應,自己常在每次月月經來前一週特別不舒服,不是喉嚨痛、乾癢,就是鼻塞、流鼻水、頭痛、筋骨痛,更疲倦到幾乎站著都可以睡著;嚴重時更可能因此罹患大感冒、全身好難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經前症候群,在中醫又稱為經前外感,也就是月經前身體的抵抗力變差,受到外在風邪影響、入侵,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狀。通常最容易發生在氣虛體質的女性身上,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身體元氣不足時,就會表現出來。這類體質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在經期前會感受到抵抗力下降、身體活動力減退,以及精神不振、氣短懶言、語音低微等反應。
再加上,每個月的月經對於女性身體來說,都是一個大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氣血及能量來完成。而氣為血之帥、為氣之母,氣血經常並存,當婦女有氣虛體質問題,導致氣不足時,血自然也容易因此虧虛;使人體對於外界風濕寒等邪氣的防護力降低,而容易感染風寒、出現感冒症狀。
除了脖子與肩背外,婦女們另外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是—肚臍。很多人在月經前後容易腹瀉、腸胃問題,所以保暖肚臍也是非常重要。
提升對外防護力 顧好脖子&肩背保暖,能護住陽氣、減少外感風寒入侵
既然婦女朋友容易在月經前一週,感覺身體不適的原因和氣虛體質有關,至於想要改善氣虛體質、避免經前症候群反覆復發,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賴睿昕中醫師指出,首先日常生活做好保暖工作、護住身體的陽氣非常重要。
而做好脖子、肩頸、上背部的保暖,就是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因為,人體的脖子上有風池穴、風門穴和風府穴;肩頸有肩井穴;而背部則有天宗穴,都是寒邪最易入侵的門戶。尤其是,背部主督脈,身體五臟六腑的穴位幾乎都匯聚於此,可謂是人體將陽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關鍵樞紐。
一旦上述部位遭受風寒邪氣入侵,呼吸系統就容易因此虛弱,不只容易引發咳嗽及各種頸椎疾病,還可能導致月經失調、經痛、腰痛等症狀發生。所以脖子與肩背的保暖非常重要,建議女性朋友若有久待冷氣房的需要,不妨可準備一條圍巾、披風,將其圍繞在脖子、肩背上,就是能藉此擋住風寒侵襲,也可幫助避免肩膀痠痛發生的好方法。
除了脖子與肩背外,婦女們另外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是—肚臍。很多人在月經前後容易腹瀉、腸胃問題,所以保暖肚臍也是非常重要。建議可以將暖暖包貼敷在肚臍上,或用電熱毯熱敷,以溫暖腸胃和子宮和腰、背;平日建議30分鐘為單位,月經來時熱敷單位可以延長至1小時,每日次數不限。唯一要注意的是,熱敷一覺得熱時,就要趕快更換熱敷部位,以防止慢性燙傷。
「八珍雞湯」材料有,當歸10公克、川芎5公克、白芍8公克、熟地15公克、石柱參3公克、炒白朮10公克、茯苓8公克、炙甘草5公克、紅棗剪碎10顆、老母雞1隻。(圖片僅為示意)
氣虛體質者怎麼吃有學問!中醫推DIY八珍雞湯補益氣血
日常飲食上,氣虛體質者在飲食上應多吃些有助補氣血的食物,像是桂圓、核桃、紅棗、枸杞等,或是在經期前喝點紅糖薑茶。同時,盡量避開白蘿蔔、綠豆、冬瓜、各類冷飲、冰品等性質寒涼的食物,以及減少燒烤、油炸、過量的咖啡、茶、酒等刺激性飲食。選擇性質溫和的蔬果食用,例如:蘋果、芭樂、葡萄、小櫻桃、柳丁、A菜、菠菜、芥藍菜、高麗菜、地瓜葉、青花椰菜、青椒、紅杏菜、紅蘿蔔等,都很不錯。
除了提醒有氣虛體質困擾的婦女該怎麼吃,賴睿昕中醫師也分享,中醫調理血虛常常是從補氣的方式著手,譬如,以玉屏風散搭配小柴胡湯來調節虛人外感的症狀。另外,再輔以有助補益氣血、適合氣血兩虛者服用的八珍湯藥膳,就是相當好的食療選擇:
★八珍雞湯
食材:當歸10公克、川芎5公克、白芍8公克、熟地15公克、石柱參3公克、炒白朮10公克、茯苓8公克、炙甘草5公克、紅棗剪碎10顆、老母雞1隻。
作法:
1.雞肉切塊,取一大鍋裝8分滿的清水,煮沸後放入雞肉,汆燙約2~3分鐘。
2.將雞肉撈起以清水沖洗乾淨,放入適量大小的湯鍋中。
3.將藥材洗淨、瀝乾,紅棗剪碎放入方才的鍋中。
4.加入3000C.C.的清水及適量米酒。
5.放上瓦斯爐,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悶煮約25~30分鐘,至雞肉變成自己喜愛的軟度即可(也可以放入電鍋中燉)。
6.最後熄火,起鍋前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上桌。
作用:女性經前適度飲用八珍雞湯,有助於補養氣血、增強體質,並調理內分泌系統,讓經前身體防護力提升;輔助達到改善月經不調、容易疲勞、貧血、手腳冰冷的問題。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從居家保暖、飲食下功夫外,賴睿昕中醫師也提醒,臨床上也發現,許多氣血不足的人,常有好靜不好動的問題。尤其當運動過多時容易感到疲勞、胸悶、氣短,於是有些人就乾脆不動了,但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適當的體育鍛鍊,有幫助改善血液循環與體質的效果,所以平時養成適當的運動習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