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人的期待也要斷捨離!生氣的原因不在對方,在於自己】 | 健康滔客小編

以「我」為主體,對他人的期待也要斷捨離
小綠從「生氣的自己」身上看到被父母觀念綑綁的自己,各位千萬別以為自己絕對不會遇到「生氣的自己」。許多在老家斷捨離中遭受挫折的子女,都會因為自己「總是對父母生氣」而感到憂鬱或自責。話說回來,憤怒與喜悅等種種情緒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自然湧現喜怒哀樂,並無好壞之分,沒必要刻意消除情緒。再說,情緒也不是可以簡單消除的。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憤怒」的情緒?

在每天貫徹的斷捨離中,必須像小綠一樣問自己「什麼觀念( 何種價值觀)讓自己如此生氣」,並且不斷思考。

對方沒做到自己的期待是造成憤怒的主因
我為什麼生氣?憤怒情緒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感受?問題出在對方還是自已?或者,有其他原因?若能抽絲剝繭,深入思考,就會發現不只是父母、孩子、配偶、朋友與同事,我們「只要遇到自己期待的人,沒做到期待的事情就會生氣」。

正因為自己內心深處有著「對方該做到某事」的價值觀,因此當這個期待沒有實現,為了平息不滿的情緒,我們就會生氣,透過憤怒攻擊對方,而非自己。追根究柢,是因為自己沒有察覺到內心的期待落空,一昧以為「問題出在對方」,才會遷怒他人。憤怒出自「希望對方更加理解自己」的逕自期待。

生氣的原因不在對方,在於自己。
一開始是我們自己要在對方的田裡灑下「期待」的種子,後來發現種子沒有發芽,就莫名其妙地對田主人生氣──這就是人們發怒的原因。

只要了解這一點就好辦,因為生氣是檢視自己的最好時機,可察覺出不自覺深植內心、「期待他人」的錯誤觀念。

過去當憤怒、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侵襲自己,每當遇到討厭或煩惱的事情,人就會陷入「好」、「壞」二元論的泥淖,使我們停止思考。從現在起,我們要從高處俯瞰雙腳陷入泥淖的自己,提問「自己可從這次的情緒與經驗學到什麼?」「期待他人的心情」也是斷捨離的對象話說回來,孩子該如何處理對父母的「期待」?

說到底,期待是「對別人( 非自己)」期許的態度,擅自對別人有所期待的興奮感,若因自己的判斷錯誤就生氣,那麼這不過是假的興奮感。我們經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對他人有所期待,同時也被他人期待著。事實上,期待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他人( 父母) 辜負了我們的期待時,我們的心裡有什麼反應?

當他人辜負了我們的期待,我們會說出自己對對方的不滿。若持續下去,就會變成抱怨,內心感到嚴重失望,最後轉為發怒。於是,我們開始報復對方、輕蔑對方,破壞彼此關係。

摘自《父母家的斷捨離》
封-父母家的斷捨離.jpg
(太雅出版提供)

我要留言